就业促进与创业引领同等重要
《建议》的“提法■◆◆★”与之前有何不同?变化的原因与意义何在?日前,记者对此专访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,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、创业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利。
张玉利■★★★◆◆:从国家发展战略及经济社会环境分析,◆◆★■■◆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将是长期性任务。高校应在◆★◆“创新引领创业、创业带动就业★◆■”战略实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■◆■◆★★。
造成就业难的原因很多。全球经济不景气★■★★★★、我国经济增速回落、实体经济下滑、工作年限适度延长等因素都会压缩新增就业机会。从教育系统看,高等教育同质化严重,越来越多的学校希望成为研究型★★■■◆■、综合型大学,除了一些行业特征明显的高校外,其他高校间的区别并不明显。
其次是因为创业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★■★■★。现在,中央和地方政府围绕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,简政放权、降低创业门槛、针对创业需要提供帮扶,为大众创业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与环境★■■★。此外,我国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、产业转型时期,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★★★★■★,交通、电信等基础设施■★◆,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,实现了■★■◆“去中介化★★◆■■”◆■★■◆◆,也削弱了实体经济中限制资源流动和重新配置的壁垒,促进了资源的快速流动◆★■■,为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。
与此同时,高校需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,借助创业教育的开展,大量邀请实业界的校友回学校担任创业导师■■。高校应重视科技成果转化,将重点实验室适度开放,把大学办成一个“众创空间”★■★◆。高校还要注重第二课堂建设以及与第一课堂的互动,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科研、接触社会的机会。
张玉利:创业被如此明确地提出来,首先是因为关注就业——创业有助于创造新增就业机会。如果抛开政府干预,社会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是由新创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★★,这是在全球范围内被证实的客观事实■★★■■★。
首先,要厘清创业与就业的关系。现在■◆★◆★■,很多人都持有一种错误的观点,即创业与就业是一种对立关系■★■■★★,无法就业的学生才需要创业◆★◆■■◆。然而,近年来,我走访调查了一些国内大学开展的创业班后发现★■◆,被选入创业班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强烈的创业欲望★★◆◆■,或被认为具备创业素质★◆。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,用创业精神和技能开展工作,以创业带动就业◆■★■。
张玉利:不可否认,当下就业形势依然严峻。2015年,大学毕业生已达749万人■★■。人社部表示■■,加上中专、技校和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,以及需要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,今年城镇新增劳动力大约有1500万人★■。
其次,应进一步明确高校与学生在就业与创业方面的定位。大学应根据所处区域、师生特点等具体情况■◆★■◆★,定位于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创业教育,有的学校可以利用区域优势鼓励在校学生大范围开设网店;有的学校则应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抓手,致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。
十八大强调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,《建议》则明确体现了这样的精神。因此◆◆★■◆,这种内容上的变化■◆★★◆■,就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,接受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,不能苛求和坚守一次到位性的就业,创业也应成为人们包括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选项。
张玉利:角度和措施明显不同★◆◆★■。“十二五”强调“保就业”,创业是一种补充措施◆■■,目的是充分就业。而《建议》突出了创业,把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。我认为《建议》突出了两点★◆◆★■★:一是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;二是打破分割■◆■★◆★,有助于资源流动,也有助于创业,因为创业多数是跨界的。
最后,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鼓励和支持,并建立分类支持体系。针对自我雇佣型的创业活动,主要给予税收减免、降低创业门槛等支持,以便降低创业成本。同时设立高校创新创业基金★■◆★★◆,面向师生重点扶持和培育创新型创业◆■。(记者 晋浩天)
日前出台的《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(以下简称《建议》)明确提出■■★■,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■◆,带动青年就业创业。
现在看来,高校毕业生创业增幅较大,但质量依旧偏低■■★★◆■。大学生创业活动还多属于模仿型、复制型★★◆◆、生存型活动◆◆,并且创业与专业★★★◆、事业■◆■、社会相结合,以创新■★◆◆、创造为主的局面还不突出。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搜集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,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。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告知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